原创 润安 禅风艺术 2025年03月07日 08:56 河南 攀枝花股票配资
有关中国历史上传奇女子的事迹,虽不能说数不胜数,但也的确历朝历代皆有声名卓著者。仅仅从中挑出10位,难免掛一漏十,有珠中选珠之叹。前文提到妇好、许穆夫人、吕雉、洗夫人4位,本文再提平阳公主、武则天、梁红玉、杨妙真、秦良玉、秋瑾等6位,有异见者,可留言以补记。
第5位:平阳公主
平阳公主即平阳昭公主,唐高祖李渊第三女,母为太穆皇后窦氏,同母兄弟有李建成、李世民等。后嫁武将柴绍。
隋大业十三年,李渊决定在太原起兵,柴绍赶赴太原相助。平阳公主则回到鄠县,女扮男装自称李公子,变卖产业,赈济灾民,招收了几百人起兵响应父亲。
她先后招纳了何潘仁、李仲文、向善志、丘师利等多支义军,势力大增。在三个多月时间内,就将队伍发展到七万人,威震关中。
公元617年9月,李渊主力渡过黄河进入关中,柴绍带数百骑兵迎接平阳公主。随后,平阳公主挑选一万多精兵与李世民会师渭河北岸,共同攻打长安,为唐朝建立立下赫赫战功。
- 驻守边关:唐朝建立后,平阳公主被封为平阳公主,特许开设幕府。她率领娘子军驻守山西苇泽关,防止敌人入侵,因她的驻守,苇泽关后更名为娘子关。
展开剩余87%后世评价
唐高祖李渊对她评价极高,她去世时,以军礼为其下葬,打破了传统妇人葬礼无鼓吹的礼制。
明代王世贞曾作诗称赞她:“夫人城北走降氐,娘子军前高义旗。今日关头成独笑,可无巾帼赠男儿。”
第6位 武则天
武则天(公元624年—公元705年),自名武曌,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
生平经历
初入宫廷: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14岁的武则天因容貌俊美被唐太宗选入宫中,封为“才人”,赐号“武媚”。太宗去世后,武则天入感业寺为尼。
二次入宫:唐高宗李治继位后,在感业寺与武则天相遇,后将其召回宫中,封昭仪,后成为皇后,与高宗并称“二圣”。
称帝建周:高宗驾崩后,武则天作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临朝称制。天授元年(公元690年),武则天宣布改唐为周,自立为帝,定洛阳为都,称“神都”,建立武周王朝。
被迫退位:神龙元年(公元705年),武则天病重,宰相张柬之发动“神龙政变”,迫使其退位。同年十二月,武则天于上阳宫崩逝,遵其遗命,改称“则天大圣皇后”,以皇后身份入葬乾陵。
主要成就
政治方面:打击门阀,结束了关陇集团长期统治的局面;广开言路,善于纳谏,吸引了狄仁杰、娄师德等大批人才,还开创殿试和武举制度,为国家选拔了更多人才。
经济方面:重视农业生产,下令减免农民的赋税和徭役,鼓励农桑,使社会经济得到持续发展,人口不断增加,为后来的开元盛世奠定了物质基础。
文化方面:大力推崇佛教,修建许多佛教寺庙;组织文人学士编撰了大量的书籍;对乐府机构进行改造,推动了诗歌、雕塑、绘画、舞蹈等艺术形式的发展。
军事方面:重视边防建设,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统治,恢复安西四镇,置北庭都护府,在今甘肃、内蒙古、新疆的广大地区推广屯田,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
第7位:梁红玉
梁红玉南宋著名抗金女英雄。生卒年不祥,约在1095年一一至1140年之间,红玉为其艺名。史书记载为梁氏。
生平经历:梁红玉出身军官家庭,祖父与父亲都是武将,她自幼随父兄练就一身功夫。后因祖父和父亲在平定方腊之乱中战败获罪被杀,家道中落,梁红玉沦为京口营妓。在童贯平定方腊起义后的庆功宴上,她与韩世忠相识,互生怜惜,梁红玉自赎其身嫁与韩世忠。
主要事迹:建炎三年,苗傅起兵造反,梁红玉劝说韩世忠起兵勤王,她抱子跨马,疾驰一昼夜到达秀洲.与韩世忠会合,力谏其出兵讨逆,最终平定叛乱,梁红玉被封护国夫人。建炎四年,黄天荡之战爆发,梁红玉亲自擂鼓助战,连续打退金军十几次攻击,与韩世忠以八千众围困金军十万四十八日之久,虽金军最终利用小舟突围,但梁红玉在此战中表现出色,战后她上疏弹劾韩世忠“失机纵敌”,朝廷对她大为褒赏,加封杨国夫人。
宋高宗赵构曾称赞梁红玉“智略之优,无愧前史”。并赋诗4首赞梁红玉。其中一首:“蜀锦征袍手制成,桃花马上请长缨。世间不少奇男子,谁肯沙场万里行”。《英烈夫人祠记》评价她“娼优异数也。以卑贱待罪之躯,而得慧眼识人之明。更纵横天下,争锋江淮,收豪杰,揽英雄,内平叛逆,外御强仇,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古今女子,唯此一人也”。
第8位 杨妙真
杨妙真金末至元初的著名红袄军领袖。约1194年出生于山东益都(今山东青州),红袄军首领杨安儿之妹,自幼习武,擅长骑射,尤精于梨花枪。
杨安儿战死后,杨妙真收拢散兵游勇,得众数万,与李全合军,继续领导红袄军与金朝对抗。后随李全归降南宋,被封为京东路兵马副都监,在淮阴、龟山、盱眙等地与金军交战。
李全死后,杨妙真率余部退回山东,1233年赴漠北朝觐元太宗窝阔台,接替夫职,继任为特进山东淮南行省,后于1253年去世。
主要成就
军事成就:杨妙真领导的红袄军组织严密,作战勇猛,多次击败金军,对金朝统治构成了严重威胁。在与南宋、蒙古的复杂局势中,她巧妙周旋,保存了红袄军的实力。
武术贡献:她所创的梨花枪法精妙绝伦,号称“二十梨花枪,天下无敌手”,其枪法变幻莫测,被后世军事家所推崇,明朝戚继光在《纪效新书》中也曾提及并学习此枪法。
人物影响
杨妙真作为红袄军的重要领袖,在宋金对峙以及蒙古崛起的历史时期,扮演了重要角色,她的军事活动和政治决策对当时的政治格局产生了一定影响。
她的故事和事迹被后人传颂和铭记,成为激励人们勇敢抗争、追求自由和正义的重要力量,也为中国历史上的女性英雄形象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第9位 秦良玉
秦良玉(1574年-1648年7月11日),字贞素,四川忠州(今重庆市忠县)人,是明朝末年著名的女将和民族英雄。
军事成就
- 平定播州之乱: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杨应龙在播州作乱,秦良玉的丈夫马千乘率三千人随李化龙征讨,秦良玉领五百精兵押运粮草并扼守邓坎。次年,杨应龙军趁夜袭击,秦良玉夫妇当先将其击败,乘胜追击,接连攻破金筑关等七个营寨,后又协助官军攻取桑木关,大破杨应龙军,秦良玉为南川路战功第一。
抗击清军:泰昌元年(1620年),后金入侵辽东,秦良玉派兄长秦邦屏、弟弟秦民屏率几千人援助。天启元年(1621年),后金包围沈阳,秦邦屏战死,秦良玉亲率三千兵直抵榆关,所过秋毫无犯。崇祯三年(1630年),清军进攻,永平四城失守,皇太极进围京都,秦良玉率秦翼明奉诏勤王,拿出家中资产充军饷,皇太极退兵后率兵回乡。
平定奢崇明之乱:天启元年(1621年),奢崇明在重庆造反,秦良玉斩杀来使,立即发兵率领秦民屏及秦邦屏的儿子秦翼明、秦拱明溯流西上,断贼归路,设伏兵袭击两河,烧毁敌人船只,并分兵守忠州,派快马至夔州要求驻军防守瞿塘峡。天启二年(1622年),奢崇明包围成都,秦良玉击鼓西征,率军攻取新都,长驱直奔成都,将奢崇明击败,解了成都之围,后又收复重庆及红崖墩、观音寺、青山墩等据点,彻底平定奢崇明之乱。
抵御张献忠:崇祯七年(1634年),张献忠攻陷夔州,秦良玉率军赶到,张献忠不战而走,秦良玉率军追击,与儿子马祥麟前后夹击,打败张献忠,使之退走湖广。崇祯十七年(1644年),张献忠再次造反,秦良玉自筹军饷,逆战反贼,但最终部下三万白杆兵全部战死。
政治贡献
代领夫职: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马千乘被太监邱乘云诬告,病死于云阳的监狱,秦良玉代领夫职,成为石柱宣抚使,继续为朝廷效力,维护了当地的稳定与发展。
坚守忠义:秦良玉一生忠于明朝,即便在明朝末年局势动荡、内忧外患的情况下,仍多次奉诏出征,不计个人得失,甚至拿出家中资产充作军饷,为保卫明朝江山社稷做出了巨大贡献。
后世评价
秦良玉是历史上唯一一位作为王朝名将被记载到正史将相列传里的巾帼英雄,这体现了后世对她军事才能和历史贡献的高度认可。
崇祯皇帝曾作诗四首赞颂秦良玉,近代冰心、郭沫若也对秦良玉大加称赞,爱国将领冯玉祥也曾说:“纪念花木兰,要学秦良玉”。
第10位 秋瑾
秋瑾(1875年-1907年),原名秋闺瑾,字璿卿,小字玉姑,号竞雄、旦吾,别号鉴湖女侠,是中国女权和女学思想的倡导者,近代民主革命志士。
生平经历
早年经历:1875年出生于福建厦门官宦世家,自幼随祖父、父母在福建各地生活,后回绍兴,曾随表哥学习剑术骑马。1896年,与湘乡王廷钧结婚,后随夫到北京。
留学日本:1904年,秋瑾不顾丈夫反对,自费东渡日本留学。在日期间,她广交革命志士,先后加入光复会、同盟会,还创办《白话》杂志,为女权发声、号召救国。
回国革命:1906年回国,在吴兴县浔溪女校任教,后到上海联络会党。1907年,她创办《中国女报》,宣传妇女平权思想。同年,主持大通学堂事务,组织会党成员成立“光复军”,准备浙江、安徽两省起义,后因安庆起义失败,秋瑾于7月13日被捕,15日在绍兴轩亭口英勇就义。
主要成就
推动女权运动:通过办报、演说、教育等行动,宣传男女平等思想,号召妇女摆脱封建束缚,争取自立和解放,为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助力民主革命:积极参与革命活动,加入光复会、同盟会等组织,组织会党成员,训练新军,为推翻清朝政权和数千年封建统治做了大量准备工作,为辛亥革命的成功打下了良好基础。
文学贡献:文学创作以诗歌成就最高,其诗词作品风格豪迈奔放、充满爱国情怀和革命精神,如《宝刀歌》《剑歌》《满江红·小住京华》等,在中国近代文学史和女性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人物评价
孙中山称赞她为“鉴湖女侠千古巾帼英雄”,周总理高度评价秋瑾是一个带头打破“三从四德”这种封建束缚的“新女性”,是一个反帝反封建革命的“先驱者”。
郭沫若评价她为“中华民族觉醒初期的一位前驱人物”“一位先觉者”攀枝花股票配资,称她“把自己的生命奉献给了反封建主义和争取民族解放的崇高事业”。
发布于:山东省